? ? ? ?8月,Hotel Plus博覽會即將在上海舉辦。十里洋場,風花雪月,摩登與復(fù)古相結(jié)合的上海,坐落著歷史悠久的飯店。這些歷史中的老洋房安靜的矗立在梧桐樹后,見證了中國近代歷史的變遷。
無論是貝聿銘父親的住所,還是杜月笙的公館,抑或是阮玲玉香消玉殞前入住的酒店,每一家上海的老酒店都見證了那個絕代風華的時代。
6家上海保存最為完好,
歷史最為悠久的老酒店,
無一不故事,無一不精致。
你最喜歡哪個?
貝軒大公館
上海靜安區(qū)南陽路170號上的貝軒大公館,是一座私家園林,始建于1934年,前身是貝氏家族的老宅。老宅子的主人是當時被稱為“金融巨子”的貝祖詒,時任中國銀行總裁,他更為人熟知的身份是著名建筑師貝聿銘之父。
貝家花園的整體布局致敬了蘇州祖宅獅子林,入口處的私人花園、太湖石、五角亭、獅子橋等一應(yīng)俱全,堪稱袖珍版的蘇州園林,別有一番閑情逸致。如今的貝氏老宅已改造為精品酒店“貝軒大公館 ”。無論是酒店大堂陳列的各式古董、天花板的光彩琉璃,無一不在提醒著我們,當時的上海灘上流社會是多么的精致奢華。
公館共設(shè)有19間具有老上海風格的精致客房,均以奢華的用料以及高貴的木飾裝點,客房的細節(jié)配備也盡顯周到;酒店一樓和二樓的新榮記餐廳以經(jīng)營高檔海鮮為主,尤其以野生大黃魚為一大特色。餐廳主廚為您精心烹制的百余道中式菜肴,吸引各地的美食家來品嘗其獨有的饕餮大餐。
東側(cè)的上海第一部OTIS電梯保留至今。電梯只有主人能坐,傭人們只能走偏門陡峭的樓梯,為希望他們跑得更勤快。同樣只有主人能走的還有“天龍”樓梯,氣勢恢宏的雙龍戲珠隨著扶梯一瀉千里,象征生意場的興隆昌盛。
和平飯店
上海和平飯店建于1929年,原名華懋飯店,由當時富甲一方的英籍猶太人愛利斯.維克多.沙遜建造的。屬芝加哥學派哥特式建筑,樓高77米,共十二層,外墻采用花崗巖石塊砌成,由旋轉(zhuǎn)廳門而入,大堂地面用乳白色意大利大理石鋪成,頂端古銅鏤花吊燈,豪華典雅,有“遠東第一樓”的美譽。
據(jù)說1929年華懋飯店開張時,沙遜幾乎把整個歐洲都給搬了過來:大理石地磚來自意大利,水晶玻璃吊燈是正宗法國貨,銀質(zhì)餐具則原產(chǎn)于英國。
飯店落成以后,名噪上海,以豪華著稱,主要接待金融界,商貿(mào)界和各國社會名流。如美國的馬歇爾將軍、司徒雷登校長,劇作家Noel Coward的名著《私人生活》就是在和平飯店寫成的。三、四十年代,魯迅、宋慶齡曾來飯店會見外國友人卓別林、蕭伯納等。
解放后,飯店于1956年重新開業(yè),起名上海和平飯店,現(xiàn)在你看到的,完全是三十年代的歐洲。
浦江飯店
談及上海著名的飯店,多數(shù)人會提到和平飯店和國際飯店。確實這兩座地標建筑歷史悠久。然而,位于蘇州河口外白渡橋北堍的浦江飯店才是上海乃至全國西式現(xiàn)代飯店的鼻祖。
浦江飯店原名禮查飯店,由英國蘇格蘭籍僑民彼得·菲利克斯·禮查(Peter Felix Richards)1846年創(chuàng)立,禮查早在1840年就已來到中國從事商業(yè)活動,他也是第一批進入上海的西僑之一。
1906年,禮查飯店為了和匯中飯店競爭先后重建,采用具有濃郁英國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筑形式,樓高五層,成為當時遠東最著名的外商飯店之一,這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浦江飯店。底層大廳后設(shè)有挑空兩層的名為孔雀廳的大餐廳,平頂和周圍裝飾均用孔雀圖案漢白玉,上海至今僅此一家。
1959年禮查飯店改名浦江飯店,專門接待外國客人和華僑,
羅素、愛因斯坦、卓別林、蕭伯納等眾多世界名流賢達都曾入住過。
許多現(xiàn)代化設(shè)施在上海和中國的初次登場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禮查飯店。1882年3月1日,丹麥大北電報公司創(chuàng)辦的第一個電話交換所開放通話,為外商銀行、飯店、洋行第一批10個用戶安裝了電話,禮查飯店正在其列。1882年7月26日,上海首次試燃15盞電燈,禮查飯店及花園內(nèi)就點亮了7盞。1882年,西方馬戲團在上海最早的演出在此登臺。1883年該店又最早使用自來水公司的供水。
2017年歲末,浦江飯店正式謝客,再次華麗轉(zhuǎn)身。未來將作為中國證券博物館,繼續(xù)發(fā)揮歷史建筑使用功能,保留城市文化基因,延續(xù)城市歷史文脈。
國際飯店
上海國際飯店,坐落于南京西路正對人民廣場(過去的跑馬廳),由匈牙利籍著名建筑師鄔達克設(shè)計,1934年底竣工開業(yè)。它是當時全國也是亞洲最高的建筑物,并在上海一直保持高度的最高紀錄達半個世紀。是人人都需“仰觀落帽”向鄔達克致敬的國際飯店。當時叫派克飯店,現(xiàn)在英文名任然延用舊時的“ParkHotel”。
國際飯店地下室有一個金庫,前身系四行儲蓄會國際保管箱庫,曾為遠東第一大庫。它創(chuàng)造了兩個“第一”:在1934年與酒店一起投入運營時,比1937年開業(yè)的外灘金庫還早3年;另外,它是上海唯一一個飯店擁有的金庫。
歷史上的國際飯店也是名流匯聚之所,1949年之前宋美齡,張學良,陳納德等都是???。1949年當時的陳毅市長在飯店接見了解放軍團以上指揮員,1959年,郭沫若登上飯店屋頂欣然題詩兩首。不少名流學者為飯店留下的詩,書,畫作品,成為飯店的傳世之寶。
跑馬廳對面,大光明電影院、國際飯店、體育大廈、金門大酒店排列,這一段南京西路在上海人心中的地位,絕不低于外灘。中國人自己籌資建造的第一幢摩天大樓和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亞洲最先進的酒店被定認為“上海大地原點”。
上海大廈
上海大廈也就是原來的百老匯大廈,這座建筑經(jīng)過半個世紀風雨,依舊矗立在上海的外灘。與其他兩座大廈并稱為外灘的三座高樓。作為外灘建筑群,卻是唯一不算在中山東一路門牌的大樓。1934年落成時,因傍百老匯路(今大名路)頂端,故定名百老匯大廈。建筑立面為中高兩低跌落式構(gòu)圖,這個式樣應(yīng)該是那年的“爆款”,峻嶺公寓、畢卡第公寓都采用了這樣的設(shè)計。
上海大廈的名字是上海第一任市長陳毅起的,現(xiàn)為五星級酒店。原百老匯大廈副樓“浦江飯店”的名字,也轉(zhuǎn)讓給街對面的禮查飯店了。飯店設(shè)有中、美、英、法、日、阿拉伯六國特色高級套房,僅次于和平飯店的九國套房。
馬勒別墅
在上海黃浦區(qū)和徐匯區(qū),有不少二三十年代留下來的老洋房,每一棟洋房都承載著一個當年上海灘的傳奇故事。馬勒別墅就是其中一棟,它建于1927年,主人是英籍猶太人馬勒。
這是一棟歐式建筑,主建筑為三層斯堪的那維亞式挪威風格建筑,宛如一座歐式華麗的小宮殿。馬勒在中國發(fā)跡,所以在別墅門口放置了一對中國式的石獅子。主樓的室內(nèi)裝飾十分講究。過道、走廊等處都裝有護墻板,到處都雕著美麗精致的圖案,室內(nèi)穹頂上裝有彩色玻璃,在陽光的照射下呈現(xiàn)出斑斕柔和的色彩。
只是這棟別墅剛建成后不久,就遇上了抗日戰(zhàn)爭;為躲避戰(zhàn)亂,馬勒一家離開了中國,留下了這棟無法帶走的歐式小宮殿。另外據(jù)說建造這棟別墅的起因是馬勒的小女兒做了個夢,夢見一幢童話格局的大房子。于是馬勒就根據(jù)女兒夢中所見的樣式,造了這棟小宮殿。
2013年,馬勒別墅被衡山集團打造成精品酒店,我們終于見到了重新裝飾的夢幻城堡在塵封許久之后開始它新的呼吸。
客服熱線
工作日9:00-18:00
微信服務(wù)號
博華優(yōu)選旗下網(wǎng)站
版權(quán)所屬: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
滬ICP備05034851號-77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402000543號